AG旗舰厅·(中国)国际厅

    【學術講座】AG国际厅兩位教授在「首屆南國符號學論壇」線上講座作主講分享

    錄入者:黨委宣傳部-謝秋潔發佈時間:2024-01-17瀏覽次數:377

    本網訊 202311月至12月,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AG旗舰厅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舉辦的「首屆南國符號學論壇」線上系列講座活動圓滿結束。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AG国际厅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主任、AG国际厅副校長王銘玉教授,漢字符號學專家、AG国际厅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孟華教授在系列講座會上作主講分享。講座採取騰訊會議線上形式,同有來自各大高校的重磅符號學、文學、傳播學領域的專家教授,圍繞「中性、語象、物質、翻譯」四個主題展開精彩紛呈、高屋建瓴的講授,吸引了國內外各大高校師生、學人及符號學愛好者的聆聽、交流、分享。

    114日,首場講座由AG国际厅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教授,漢字符號學專家孟華主講,他以「語象合治」為基本綱領,探討中性符號學的語象隔離和融合。討論集中闡釋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語象隔離原則,區分象符和語符的邊界,並進一步描述出象符的可視性關聯度和語符的可說性關聯度;第二是融合性原則,考察語象邊界的消解和超越,具體包括時間性的語象主導型移位和空間性的語象互滲。

    118日,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主任王銘玉教授以「翻譯符號學的理論與實踐」為題,圍繞翻譯符號學的特質及翻譯符號學的典例,從理論與實踐方向為大家提供一條走進翻譯符號學的路徑。王教授通過闡述翻譯符號學的基礎、譯域建構、邏輯推理模型、譯域模型以及翻譯符指過程的發生機制、解釋機制、層次範疇等問題,總結歸納出翻譯符號學具有四大特質:一是翻譯符號學的外延觀,二是翻譯符號學的內涵觀,三是翻譯符號學的關係觀,四是翻譯符號學的方法觀。最後,王銘玉教授通過翻譯符號學的典例分析揭示了其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他以《紅高粱》系列作品為例,分析、對比、論證了《紅高粱》的小說、電影劇本、電影台本、電影這四個符號文本之間的翻譯符指過程和符號轉換關係,進一步指出翻譯符號學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1111日,第三場講座的主講人是文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牛月明,他認為「漢字」這一超語言符號書寫和翻譯西方概念,暗含着具有不同文化傳統的異質性符號之間的對話互動、暗中置換與增殖變形,包括顯性和隱性概念遷移,其中後者體現了漢字符號強烈的中性特徵和融合思維。用符號學中性觀審視「文學是語言藝術」命題中的概念譯介問題,可以更清楚地分析由於概念的隱性遷移所導致的中國文論話語的複雜性與異化。

    1118日,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語言學會社會語言學分會名譽會長田海龍以皮爾斯符號學為基調,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論述了「感覺質」和「呈符化」的問題,探究一種音調如何被感覺為是講話者的某種風格,或者如何被感覺為體現講話者的性格。講座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說明「感覺質」和「呈符化」作為工具性概念對語言現象的解釋力,進而闡釋皮爾斯符號學對社會語言學新發展的理論貢獻。

    1125日,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領軍人才」康澄主講題為「『物』的符號身份及其意義的生成與闡釋」。她認為多層次、多類別和多樣式的物構成一個文化複合體,促進並維繫着群體和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傳承。講座引入俄羅斯民俗學家阿·巴伊布寧的「符號身份」概念,運用文化符號學等相關理論,通過探討物的符號特點、表征與變化,分析文化實例,嘗試為揭示物的意義生成和闡釋機制提供有益的參考。

    1216日,第六場講座由文學博士、青島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戚曉傑主講。講座探究漢字的特性,她認為漢字既屬於語言,也屬於視覺藝術,還屬於符號學。漢字三個世界的探究,向聽眾展示了漢字的多重特性,由此深化對漢字乃至漢文化的認知:漢字構成漢民族文化的底層邏輯,可以古今貫通,中外接軌,認清漢字面貌本真。

    1223日,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主任王銘玉教授主講「中性符號學」,指出其為在「語象合治」基礎上的進一步思考,它要突破語言中心論符號觀,把研究對象拓展到人類的生命活動所展開的各種意指實踐或符號化過程。中性符號學所處理和思考的對象是異質符號的中間性質或跨界性關聯,尤其關注說的符號與看的符號相融合的雙重思維。中性符號學起因於本土符號學,根植於傳統文化,着眼於中國符號學的進路,關注世界符號學的走向。

    1230日,系列講座的第八講由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劉濤主講,題為「傳播修辭學的理論脈絡與知識框架」。他指出,在傳播學的「身體」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學科的血液,而修辭學則是其中最古老的學術傳統。修辭學與傳播學的「相遇」,誕生了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傳播修辭學。傳播修辭學的知識體系構建,可以從修辭認識論、修辭方法論、修辭實踐論三個維度加以綜合研究。不同於修辭傳播學的實踐取向特徵,傳播修辭學強凋立足修辭認識論這一邏輯原點,賦於傳播研充一種修辭視角,將傳播問題置於修辭學的知識脈絡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並重構傳播研究的修辭學範式。

    王銘玉教授在「中性符號學」講座中提到,中性需要打破二元對立,構建融通中外的合一境界。這種思想貫通了體悟、文字、文學、文化、文明,是符號學作為意義之學能夠闡釋世界的基礎,八場講座內涵豐富,突出展現了語象關係、語碼轉換、文字與文學、語言之質感與呈現、物象與文化、漢字之言象意、中性之文明包容,以及傳播與修辭的融合。內容精彩紛呈,讓人意猶未盡。

     

    相關連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AG旗舰厅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自2023928日獲廣東省社科聯批准成立以來,致力於語言符號學、翻譯符號學及中性符號學的研究與探討,開展多項學術研討活動,並為此制定詳細規劃。

     

    系列講座回放

    孟華:中性符號學的語象隔離與融合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T3YxFiSGKPauHdf4BC3Uxw

    王銘玉:翻譯符號學的理論與實踐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AjalriP5ou7ITN-1m5OaSQ

    牛月明:「語言藝術」對「文學」的改編

    連結:http://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7a251483-c280-4e38-a4ef-1f2f436e0a51&from=3

    田海龍:皮爾斯符號學對社會語言學創新發展的理論貢獻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tFmZZJ4W9ObAgCmV1SFrQw

    康澄:「物」的符號身份及其意義的生成與闡釋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UIh0nCJha1XFV4VureQ9rA

    戚曉傑:漢字的三個世界:語言·藝術·符號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npm4iHvwwZ6eKdl-iyQMYw

    王銘玉:中性符號學

    連結:http://mp.weixin.qq.com/s/07waEkZ6Y5dIr49OxmzP7g 

    何梓健、馬力川)